“上世紀90年代8公斤大米要25元到30元,我1個月工資才45元?!薄澳菚r候大米不多,鄉鎮沒有就去縣城買?!薄懊看钨I米都要咬咬牙?!?7年前有關大米的往事,努爾麥麥提總能時常想起。
年輕時的哈力克干過木匠,喜歡機車,愛琢磨,不消停。當所有人還在用犁地耕作的時候,他就開始琢磨拖拉機如何耕地。1997年,哈力克大膽貸款買了一臺小型農用拖拉機,天天用拖拉機耕作,這讓哈力克在村里成了風云人物。
“爸爸,快看,那個風箏非得好高呀!”“這老人精神頭好,看著都讓人羨慕?!薄瓰豸斈君R南湖市民廣場上,初春時節,風中一絲的涼意,帶著湖水的潮濕迎面撲來。很多人把敬佩的目光投向廣場上一位放風箏的老人。
“當聽到這個事情時,我特別后怕,當時要不是圖爾蓀大哥在這里,我可能就失去了孩子啊……”近日,落水兒童的父親王明剛一再向圖爾蓀·阿卜來提表示著感謝。
“閨女,你們啥時候再來???”3月28日,年過八旬的楊世德老人給薛蓮打來電話?!皸畲鬆?,這幾天怎么樣?我們后天就來,想吃點啥快給我說說?!毖ι徯χ貜?。
“我出自柳編世家, 小時候,爺爺和爸爸只要在編織,我就喜歡坐在旁邊目不轉睛地看 ?!鄙钤谕卖敺懈卟齾^亞爾鎮塔格托維村的庫爾班·克依木,就是一個拿了27年柳條的柳編人。
頁面泛黃,字跡工整,記錄詳細,有修改標注,封面標題是《樓蘭考古調查與發掘報告》,落款日期:1987年3月。當這份手稿呈現在眾人眼前時,大家都松了口氣,終于,這份埋藏了35年的《樓蘭考古調查與發掘報告》得見天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