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05月05日 10:03:02 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日報原創
【天山時評】
岳燕云
這段時間,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多點散發頻發,多地防控措施升級。出于疫情防控考慮,在一定時間、區域、人群中減少不必要的流動,無可厚非。然而個別地方卻以疫情防控為由,對貨車實行“一刀切”勸返、違規設置防疫檢查點、擅自阻斷運輸通道等。這種做法不可取,表面上看是為了守好自己的“責任田”,實則是心中沒有全局的表現。
物流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,一旦堵塞,會發生“牽一發動全身”的后果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,把保通保暢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,對于確保我區社會安全穩定、經濟暢通循環,實現全年目標任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。如果物流不暢,必然加劇社會資源的局部性短缺,這不僅會導致物價波動、引發社會恐慌,更會波及生產端和消費端,對社會穩定、經濟循環產生沖擊。
今年以來,我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把保通保暢放在重要位置,堅持依法科學精準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,全力以赴保障物流暢通,確保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。實踐證明,疫情防控和保障物流通暢并非不可兼得。然而,要守住不發生疫情規模性反彈底線,并全力推進疫情防控和商貿旅游消費兩兼顧、兩不誤,還要以更高質量做好物流保通保暢工作。
清除“梗阻”是前提。當前,造成物流“梗阻”的主要原因是人為設置障礙,比如有的地方以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為由限制貨車司機通行、一些地方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的貨車一律勸返、有的地方擅自關閉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和服務區等。這些不妥之舉,有一個深層次原因,即地方保護主義。清除這類“梗阻”,各地關鍵要強化全國“一盤棋”思想,嚴格落實全國統一通行證和核酸檢測結果48小時內全國互認等措施,多措并舉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人流物流安全有序暢通,以全疆暢通為全國暢通貢獻力量,積極主動服務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。
建立大倉是核心。物流暢通,不僅僅要能“通”,還要高效率地“通”,而倉儲是物流行業發展的核心,它雖然在貨物儲存時會增加一些成本,但從整體上而言,能夠大大降低外部條件對物流的影響,顯著提高物流時效,是促進物流高效率“通”的有效手段。在地處偏遠的新疆,這一作用更加明顯。各地結合實際,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、分揀、加工、包裝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倉基地,就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確保物流高效暢通。
把保通保暢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,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,做到在堅決阻斷病毒傳播渠道的同時,著力打通物流運輸堵點,必將為“民生托底、貨運暢通、產業循環”提供堅實保障,暢通高質量發展“大動脈”。